考研避開這9類渣校,不然辛苦1年大概率陪跑
來源:網絡瀏覽次數:1128發表于2021-05-10
[摘要] 更多考研復習備考資料,可進考研資料q群自行下載:366757174
雖然個人實力很重要,但是如果選對了學校,那么實力就是錦上添花;但是如果選錯了院校,哪怕400分落榜的,也是大有人在。
如果院校存在以下現象級問題,報考難度可能上升到“地獄級別”。
畢竟如果真的碰上個不靠譜的學校,可能被坑的很慘。小編今天匯總整理了這幾年考研前輩探明的“坑”,給大家避避雷。
1一志愿和調劑生混在一起排名擇優錄取
雖然一志愿生和調劑生同一時間甚至同一批復試,沒啥大驚小怪的,很多學校都是這么做的,畢竟導師們的時間都很寶貴
(1)如果一志愿名額和調劑名額是分開的,互不占用名額,一志愿和調劑生分開排名分別錄取,那也沒啥不公平。
(2)如果是一志愿優先錄取,那就更公平了。也就是說只要一志愿過了學校的分數線,且復試合格,基本就會錄取。之后還有多余名額,那就拿出來調劑,這種做法非常OK,完全沒毛病!
(3)但是,如果在一志愿人數能滿足招生計劃的情況下,還大量刷人,卻反而大量招調劑,這就是不保護一志愿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賤”了。
(4)不過,有的院校不保護一志愿做的沒那么絕也沒那么明顯,就是讓一志愿和調劑生共同排名,擇優錄取,有的學校甚至刻意不公示關鍵信息(比如考生編號,因為通過考生編號是可以知道哪些同學是調劑生的),從而達到盡量降低爭議的目的。
比如,河北大學化學院2019年起復試公告中明確取消“一志愿優先”錄取原則,所有考生按總成績排序錄取,其他學院不保護一志愿的情況也不少。

2專業課明顯壓分
壓分主要是指把考生專業課成績壓的很低,讓考生過不了院校復試線,以此空出名額留給985、211院校的調劑生。有的學校甚至過分地將分數壓倒低于國家線單科線,以致考生連調劑的機會都沒有了。
像2020年沖上熱搜的“寧夏大學壓分事件”,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一志愿上線人數為0;
今年網絡上有同學反映說湘潭大學馬克思理論專業壓分,在自己知識點反復記了很多遍的情況下,兩門專業課普遍被壓到60-80區間,70多人里只有幾人專業課過百
也有小伙伴反饋說“江南大學計算機851分給的很低,學碩過線就上,近千考生專業課過百的只有兩位。”
其實,院校有沒有“壓分”這個情況不太好說。各校各學院根據自己的招生要求設定不同的評分標準,有的給分較松,有些改的嚴,這很正常。而且,招生的目標是招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研究生,對大家嚴格要求也無可厚非。不能僅僅因為學院閱卷標準高專業課得分低,就認為對方壓分。如果有些同學明顯高分,有些同學明顯低分,這就有操作的痕跡了。
不過,不管背后的原因如何,初試給分低確實是現實。如果遇到了同個專業下大多數考生專業課成績都不高、一志愿上線人數過少、學校卻大量接收調劑的情況,還是要慎重。
3看重本科出身
初試閱卷時,老師是看不到考生個人信息的,所以“歧視本科”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復試。可能會有院校刷掉本科雙非的復試生,留出名額接收985、211調劑生。
比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復試錄取工作方案里提到“用優質生源替換劣質生源”

還有的院校搞些“暗搓搓”的小動作,雖然不明說,但復試時會問本科畢業院校,擬錄取名單里也很少見本科雙非的同學。
4大量專業大量接收調劑
如果某院校某專業大量接收調劑,可能是因為一志愿生源本就不足,但也有可能是一志愿上線人數較少,或是復試刷人較多,背后可能存在院校壓分、不保護一志愿或歧視雙非考生的情況。這樣的話,即便能進復試,被刷掉的概率相對較高。
比如,云南大學今年有132個專業接收調劑;廣西大學有70多個專業接收調劑;蘭州大學共計有29個學院接收調劑生,大家在報考時要多注意。
5臨考前突然更換專業書目
招生簡章公布時及公布前,學校調整部分專業考試大綱或參考書目是可以的,至少還有時間做調整。但往年有院校在初試前一個月突然更換參考書目,很搞人心態。
廣西大學去年11月18日更正了“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參考書目里的1本書,同時也調整了“640設計色彩”的考試用具;重慶大學去年11月13日調整了藝術學院考試參考書目,617《藝術概論》新增2本參考書,819參考書直接全改了。
6中途變卦
有的院校復試調劑期間前后言行不一致。之前說有調劑名額,讓等待調劑通知,等調劑填報完成后又說不能調了;或者是之前電話聯系時告知有機會參加復試,但一直不發復試通知,到復試時間了又說沒有復試資格。
有小伙伴反映中央民族大學某學院今年很坑,“復試時間晚,而且調劑通知里本來說的很清楚,優先校內調劑。但復試前兩天,突然放進來一批校外調劑生,然后說什么優先校內調劑就是發個調劑通知,排名還是和校外的一起排……”
7臨時縮招
一般來講,學校招生簡章上公布的各專業計劃招生人數都是估計值(因為具體招多少還要上報教育部審批備案),實際招生人數可能會有所差別(這很能理解)。多數情況下可能是擴招,但也有臨時縮招的,這也可以理解,但是你縮招忒過分也說不去吧,既然如此你還要啥招生簡章和專業目錄了,考生亂報就行嘛。
海南大學今年多個學院縮招,而且據同學們反饋,學校之前沒有發布任何關于縮招的通知或公告,是大家主動聯系學校后才被告知縮招的。
8調劑海王學校
學院可能只要幾個或十幾個調劑生,但卻讓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同學參加調劑復試,按照5:1甚至10:1的比例狂刷人。
有小伙伴反饋“太原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今年調劑要18個左右,讓200+進了調劑復試,還收了一波復試費”。
9復試拖很晚
有一些學校復試進程相對較晚,可能要到4月初或4月中旬才開始,趕在教育部規定的截止時間前結束復試調劑工作,反正就是能拖多晚拖多晚。
比如:南京藝術學院今年4月6日~12日組織一志愿考生線下復試;北京外國語大學4月6日~11日線上復試;中央財經大學、云南大學、鄭州大學多個學院4月份才開始復試。
這樣有好也有壞。一方面,留給大家準備復試的時間很充足;對調劑生來說,這可能也是撿漏的機會。但對一志愿考生來說,好的調劑機會已所剩不多,如果沒有被擬錄取,調劑難度上升。
趁現在正是各院校復試調劑、公布擬錄取名單的時間,思雨建議大家把目標院校的復試調劑公告、復試名單、擬錄取名單等資料趕緊下載下來,不然公示期一過,可能會從官網撤下,再找就找不到了。
擇校決定了考研的大方向,方向選不對,可能一年努力就白費。
所以大家現在要把終點位置選好,多搜集些信息,多考慮一點,盡量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期望,同時難度也在能力范圍內的學校和專業,現在辛苦幾天甚至幾小時,總比接下來一年辛苦卻得不到好結果要好得多!
如果院校存在以下現象級問題,報考難度可能上升到“地獄級別”。
畢竟如果真的碰上個不靠譜的學校,可能被坑的很慘。小編今天匯總整理了這幾年考研前輩探明的“坑”,給大家避避雷。
1一志愿和調劑生混在一起排名擇優錄取
雖然一志愿生和調劑生同一時間甚至同一批復試,沒啥大驚小怪的,很多學校都是這么做的,畢竟導師們的時間都很寶貴
(1)如果一志愿名額和調劑名額是分開的,互不占用名額,一志愿和調劑生分開排名分別錄取,那也沒啥不公平。
(2)如果是一志愿優先錄取,那就更公平了。也就是說只要一志愿過了學校的分數線,且復試合格,基本就會錄取。之后還有多余名額,那就拿出來調劑,這種做法非常OK,完全沒毛病!
(3)但是,如果在一志愿人數能滿足招生計劃的情況下,還大量刷人,卻反而大量招調劑,這就是不保護一志愿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賤”了。
(4)不過,有的院校不保護一志愿做的沒那么絕也沒那么明顯,就是讓一志愿和調劑生共同排名,擇優錄取,有的學校甚至刻意不公示關鍵信息(比如考生編號,因為通過考生編號是可以知道哪些同學是調劑生的),從而達到盡量降低爭議的目的。
比如,河北大學化學院2019年起復試公告中明確取消“一志愿優先”錄取原則,所有考生按總成績排序錄取,其他學院不保護一志愿的情況也不少。

2專業課明顯壓分
壓分主要是指把考生專業課成績壓的很低,讓考生過不了院校復試線,以此空出名額留給985、211院校的調劑生。有的學校甚至過分地將分數壓倒低于國家線單科線,以致考生連調劑的機會都沒有了。
像2020年沖上熱搜的“寧夏大學壓分事件”,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一志愿上線人數為0;
今年網絡上有同學反映說湘潭大學馬克思理論專業壓分,在自己知識點反復記了很多遍的情況下,兩門專業課普遍被壓到60-80區間,70多人里只有幾人專業課過百
也有小伙伴反饋說“江南大學計算機851分給的很低,學碩過線就上,近千考生專業課過百的只有兩位。”
其實,院校有沒有“壓分”這個情況不太好說。各校各學院根據自己的招生要求設定不同的評分標準,有的給分較松,有些改的嚴,這很正常。而且,招生的目標是招到符合自己要求的研究生,對大家嚴格要求也無可厚非。不能僅僅因為學院閱卷標準高專業課得分低,就認為對方壓分。如果有些同學明顯高分,有些同學明顯低分,這就有操作的痕跡了。
不過,不管背后的原因如何,初試給分低確實是現實。如果遇到了同個專業下大多數考生專業課成績都不高、一志愿上線人數過少、學校卻大量接收調劑的情況,還是要慎重。
3看重本科出身
初試閱卷時,老師是看不到考生個人信息的,所以“歧視本科”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復試。可能會有院校刷掉本科雙非的復試生,留出名額接收985、211調劑生。
比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復試錄取工作方案里提到“用優質生源替換劣質生源”

還有的院校搞些“暗搓搓”的小動作,雖然不明說,但復試時會問本科畢業院校,擬錄取名單里也很少見本科雙非的同學。
4大量專業大量接收調劑
如果某院校某專業大量接收調劑,可能是因為一志愿生源本就不足,但也有可能是一志愿上線人數較少,或是復試刷人較多,背后可能存在院校壓分、不保護一志愿或歧視雙非考生的情況。這樣的話,即便能進復試,被刷掉的概率相對較高。
比如,云南大學今年有132個專業接收調劑;廣西大學有70多個專業接收調劑;蘭州大學共計有29個學院接收調劑生,大家在報考時要多注意。
5臨考前突然更換專業書目
招生簡章公布時及公布前,學校調整部分專業考試大綱或參考書目是可以的,至少還有時間做調整。但往年有院校在初試前一個月突然更換參考書目,很搞人心態。
廣西大學去年11月18日更正了“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參考書目里的1本書,同時也調整了“640設計色彩”的考試用具;重慶大學去年11月13日調整了藝術學院考試參考書目,617《藝術概論》新增2本參考書,819參考書直接全改了。
6中途變卦
有的院校復試調劑期間前后言行不一致。之前說有調劑名額,讓等待調劑通知,等調劑填報完成后又說不能調了;或者是之前電話聯系時告知有機會參加復試,但一直不發復試通知,到復試時間了又說沒有復試資格。
有小伙伴反映中央民族大學某學院今年很坑,“復試時間晚,而且調劑通知里本來說的很清楚,優先校內調劑。但復試前兩天,突然放進來一批校外調劑生,然后說什么優先校內調劑就是發個調劑通知,排名還是和校外的一起排……”
7臨時縮招
一般來講,學校招生簡章上公布的各專業計劃招生人數都是估計值(因為具體招多少還要上報教育部審批備案),實際招生人數可能會有所差別(這很能理解)。多數情況下可能是擴招,但也有臨時縮招的,這也可以理解,但是你縮招忒過分也說不去吧,既然如此你還要啥招生簡章和專業目錄了,考生亂報就行嘛。
海南大學今年多個學院縮招,而且據同學們反饋,學校之前沒有發布任何關于縮招的通知或公告,是大家主動聯系學校后才被告知縮招的。
8調劑海王學校
學院可能只要幾個或十幾個調劑生,但卻讓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同學參加調劑復試,按照5:1甚至10:1的比例狂刷人。
有小伙伴反饋“太原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今年調劑要18個左右,讓200+進了調劑復試,還收了一波復試費”。
9復試拖很晚
有一些學校復試進程相對較晚,可能要到4月初或4月中旬才開始,趕在教育部規定的截止時間前結束復試調劑工作,反正就是能拖多晚拖多晚。
比如:南京藝術學院今年4月6日~12日組織一志愿考生線下復試;北京外國語大學4月6日~11日線上復試;中央財經大學、云南大學、鄭州大學多個學院4月份才開始復試。
這樣有好也有壞。一方面,留給大家準備復試的時間很充足;對調劑生來說,這可能也是撿漏的機會。但對一志愿考生來說,好的調劑機會已所剩不多,如果沒有被擬錄取,調劑難度上升。
趁現在正是各院校復試調劑、公布擬錄取名單的時間,思雨建議大家把目標院校的復試調劑公告、復試名單、擬錄取名單等資料趕緊下載下來,不然公示期一過,可能會從官網撤下,再找就找不到了。
擇校決定了考研的大方向,方向選不對,可能一年努力就白費。
所以大家現在要把終點位置選好,多搜集些信息,多考慮一點,盡量選擇一個符合自己期望,同時難度也在能力范圍內的學校和專業,現在辛苦幾天甚至幾小時,總比接下來一年辛苦卻得不到好結果要好得多!
標簽:
2022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