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南大研究生學姐對我初復試的指導,沒有她的幫助,我不可能考上。感謝論壇的所有經驗帖,沒有他們的指導,我將難以堅持下來。
我看帖有一個毛病,不管經驗多么詳細,沒有考研分數就好像難以說服自己,所以按照慣例,仍然貼出分數和本人履歷:本科浙江工商大學,行政管理專業,非211,非985。首戰告捷,總分387,政治76,英語75,理論121,方法115。初試排名第三,復試排名第五。
考第二名的同學是西南政法大學的,也是跨專業;第一名據說考了399,復試一結束她就走了,沒來得及交流,情況不清楚。不過從剩下的同學來看,本科出身一般的同學占絕對的多數,即便本科是211,也是相當水的學校,印象中外校的只有一位同學是985,武漢大學的;其余的有西北農林大學、西北大學、貴州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等。今年復試線356,初試報名考生在200人左右,17人進入復試,其中大概有兩位是南大本校考生,不過也都是跨專業。最終錄取十四人。第四名、第十名和第十七名被刷。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數據,現在還在糾結學校選擇的同學,可以仔細思考一下確定學校了。說實話,我去年的這個時候也在做這番糾結,起因只是受到了一位浙大高中同學的“輕蔑”。我最初的選擇是上海大學社會學,之所以選擇它,一方面是他的社會學牛,另一方面是好考(這里要提醒報考上大社會學的考生,上大的好考只是相對的,是相對于北大、南大而言的,它每年的報錄比也在100比10左右,絕大多數的考生也被刷了,請大家務必認真備考)。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社會學版版主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的研究生,近水樓臺,能夠便利不少。我最初關于社會學該如何備考的問題都是他給我解答的,在這里對他表示感謝。
當時浙大的一個同學(他已保研)得知我將考研目標定為上大社會學時,表示很不解。他說,研究生考試的初試十分公平,大家起點又都回到了同一個水平上,不管你本科是211還是985,哪怕什么都不是,考試還是拿分數說話的,他們北大的再牛,進不了復試還不是得乖乖的找工作么?研究生考試是一次機遇,必須得抓住。他的話動搖了我堅持了近半年的決心,我甚至想還要不要考社會學,幾乎都要萌發轉考北師大現代文學的沖動了。原諒樓主不夠堅定的意志力吧。后來還是女朋友的爸爸給我指了一條路,他說,全國有名的文科學校也就北大、南大和中山,社會學方面南開也不錯,中山在廣東,離家太遠了,你在北大、南大和南開之間選一個吧。我就選擇了南大。為什么呢?國立中央大學,聽著霸氣!其實北大太難考是關鍵因素。當然我講從上大社會學轉戰南大社會學并不是說上大社會學不好,上大社會學很牛,全國的排名進前五沒大問題,不過上大名氣在上海還是被壓的夠嗆,加上樓主的名校情結在浙大同學的刺激下又活躍了起來,選擇南大也是沒辦法的事,利比多的沖動有時候很難控制不是么?
下面我們開始談談初試吧。有點羅嗦,大家見諒。只是十分想把自己的經歷都說給大家,讓大家有個參考,原諒我吧。
重中之重:請務必把英語政治的分數提上來。
今年南大社會學的英語和政治控制線都劃到60了,明年或者后年再怎么降也不會低于55分,考南大的請有這個心理準備。其實我們認真比較一下,社會學牛逼一點的985高校,英語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請不要掉以輕心。
→英語。樓主的英語并不好,高考的時候安徽省英語116,大學四級463,六級最高的考了416,去年十二月份因為時間太緊就沒有報名,現在還處于CET-4的階段,大家不要笑話。說這個僅僅是為了再一次證明大學英語四、六級和考研英語的卡方檢驗是不顯著的,兩者并沒有必然的相關性,很多六級考了500多分的同學考研英語也不過60多分,我們這些六級沒過的完全不用太過擔心,只要在復習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考到70+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考研英語的基礎是詞匯,在我看來,詞匯的多寡直接決定著我們最終的英語分數。我們現在會聽很多人發帖子說,文章讀不懂也能夠把題目做對,別聽他們扯淡。尤其是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更應該把詞匯這個基礎打的牢固了,才能在暑假的時候有一個質的提升。樓主用的英語詞匯書是新東方綠皮亂序版,其實哪本都一樣,星火的、紅寶書之類的都行,就那么多??荚~匯,本質差別不大,關鍵是要背,而且要背得滾瓜爛熟。我有一個習慣,就是背一遍就要在第一頁空白頁的地方標記下來,注明這一遍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好給自己打氣。到10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記了足足12遍了。之后一直到考試前又過了幾遍,加起來算是15遍至少了。所以,對待單詞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現在起到暑假開始的這段時間,英語所要做的就是背單詞做閱讀模擬題。閱讀模擬訓練我一共買了四本書,都做完了。分別是張劍的150篇上下,新航道的真題同源80篇和考試蟲的考研英語閱讀。張劍的哪本都不容易,每篇錯兩到三個都很正常,也不要過于氣餒;新航道的那本真的是只看題目就知道答案了,題目有點水,不過文章挺好的;考試蟲那本整體來說相當不錯,難度適宜。張劍的基礎訓練我在五月份就做完了,當時的唯一感覺就是,老子怎么連文章都看不懂?當然樓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認真總結,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詞匯沒過關,后來就有了那個15遍。在7月份暑假開始的時候,單次能夠記到3遍,閱讀模擬題做完一本就很好了。
暑假開始后,樓主就開始嘗試做英語真題,真題買的也是張劍的黃皮書,珍藏版。先做了2005年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怎一個慘字了得。樓主不服氣就又做了06年和07年的,還是一個慘。當時心里有點慌,就沒再往下做。從網上下載了2000年到2004年的真題,先又做了00年的真題,閱讀錯了五個,這下心里踏實了很多。到2004年的時候,竟然只錯了1個,當時簡直是欣喜若狂。到九月份學校開學的時候,真題就只做了2000年到2008年這9年的題目,印象中08年的英語也是挺簡單的。而這個時候,經過一個暑假的強化,單詞大概記了8到9遍的樣子,感覺到英語已經有了質的提高。
到暑假快結束的時候,因為真題數量已經不多了,就沒再繼續做,買了考試蟲和新航道的兩本書,每天下午做一個單元的閱讀,保持著做題的手感。附帶著也買了一本英語作文的輔導書,也是新航道的,這本書還算好,除了模板外,附錄部分有很多諺語和起承轉合的句子,準備作文的時候就從中摘抄了很多。
進入到十二月,真題做的就只剩11年和12年兩年的了。這兩年是打算留在最后模擬用的,一直沒舍得做,所以就又買了張劍的最后5套卷。這套卷子可是把我整慘了,有一次四篇閱讀只對了5道題還是6道題,合計算起來,總分考到40都成問題,比10年的英語錯9個都過分,為此還整整崩潰了一下午。不過,看論壇上大家情況差不多,也就沒再計較了。最后兩周的時候,把11年和12年的卷子做了,大概都是錯了三個的樣子,抱著60+的心態就上了戰場。
關于英語的建議:
1.還是老話,記單詞沒有捷徑,請必須攻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樓主是早中晚分別抽半小時記單詞,當然這是在暑假的時候。在4遍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每天拿出整塊的2個小時記單詞。
2.真題。真題很珍貴,請認真對待。我在暑假專攻真題的時候,每天下午計時兩小時除作文外,全部做完,當然有的時候會用到兩個半小時,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必須認真做。在做完一年的題目后,迅速核對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后面的兩天就是對做過的真題進行總結,包括不認識的單詞,不理解的句子,一字一句的進行總結。一個暑假我的英語筆記記了將近一本,后期就常常翻看這些筆記了。而且真題需要反復做,第一遍做題加詳細分析文章;第二遍做題加思考為什么選擇這一項,這是一個考察什么的題目,比方說是細節題還是推斷或者是歸納題;第三遍做題外加思考其他選項為什么錯,都錯在什么地方,比方說過度引申,偷換概念,添加文章沒有的限定成分等等。樓主按照這個思路把真題研究了3遍。
3.模擬題。模擬題不是真題,進行必要的訓練有助于提升英語分數,不過不要太在意對錯,那樣沒有意義。樓主做完核對答案后,一般會仔細查看解析,明白最好,實在不明白就讓他過了,因為有些題目真的很操蛋。正如開始所說,我一共做了4本模擬題,誰也不能說沒有收獲,我想我還是比較適合題海戰術的,大家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不過,每天下午的時間用來學習英語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中斷一個禮拜再看英語感覺就不一樣了。切記。
4.作文、翻譯和新題型。新題型考試蟲那本書有相應的訓練,把真題的新題型做完,再做若干訓練就ok了。翻譯我也沒有刻意去練習,真題的翻譯外加張劍的最后5套卷中的翻譯,已經綽綽有余了,不必再買其他的專項訓練了。作文是一個大的工程,模版必須要自己總結,結合一些好的句子就行。今年的作文出其不意,我準備的模版除了幾句話可以摘用外,其他都不可行,考場上全靠自我發揮了。
小提醒:現在網上流傳的答案分布學其實比較扯,看看就好,認真你就輸了。我曾經十分迷戀四個選項均勻分布的論點,后來做到一年的真題,按照這個“規律”修改了若干選項,最后錯了很多。在考試的時候也因為某一個選項選得多和另一個選項選的少而十分影響考試的心情,直接導致我以為自己英語肯定掛了,準備了一個寒假的行測和申論,就差報名交費了(安徽省考得比較晚)。囧。
→政治。政治其實是大家最不用擔心的科目,掛的極少,不過仍然有。所以稍微用點心就會有一個不錯的成績,過度的看反而可能難以達到自己的預期。我是在八月底的時候翻了一下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覺一般。后來直到九月底拿到大綱解析之后才開始認真看政治。政治沒有什么方法,就是一個記憶的過程,心平氣和的復習,千萬不要生逆反之心,考察的東西雖然都讓人很無奈,不過我們又不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要的是分數,學政治要懂得為我所用,他說什么共產主義之類的話,就隨他去唄,別跟他計較就對了。管他講的是什么,只要背住了就是高分。
我政治主要用了下面這些書:大綱解析,肖秀榮1000題,肖秀榮核心知識點提要,任汝芬真題解析,肖秀榮沖刺8套卷,任汝芬10套卷,肖秀榮最后4套卷,任汝芬最后4套卷,啟航20天20題,外加網上下載若干模擬卷。
從拿到大綱解析之后,就系統地把解析看了一遍,一般是看完一章做一章的1000題,1000題中有一些題目解析里面是沒有的,碰到這種情況建議大家關注一下肖秀榮的新浪微博@肖秀榮,老人家很熱情,微博不繁忙的時候一般都會回答的。
在第一遍結束之后,我就開始了研究真題,每套卷都有認真做,掐著時間做,選擇題不耗時間,一般兩個小時就可以把題目全都做完了。通過研究真題我發現有很多知識點還是混亂不清,就又把大綱解析看了一遍,1000題又做了一遍。這個時候已經到了11月中旬了,我買了肖秀榮的核心知識點提要開始了政治背誦。由于有前面兩遍的基礎,背起來就輕松很多,有時候也不可能要求每句話都記牢,有一點印象就過了。從十一月中旬到12月中旬,政治復習就是背誦和做題的過程。上面所寫的8套卷和10套卷都是在這個時候做完的,力薦肖的8套卷,我的這套試卷客觀題平均分數是42分,和我的實際考試成績相當,不得不說還是很有水平的模擬卷。
在最后的沖刺時間,也就是在12月中旬到考試前,英語的時間減少了,政治的時間有所增加。每天都在背,都在做題。這期間的主要背誦內容就是兩個四套卷,這兩個四套卷請大家務必認真對待,每年都會有題目直接命中。肖秀榮是命中了那道中華民族復興的題目,幾乎一模一樣,連材料都是差不多的,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押題思路。越到最后越要重視政治的背誦,沒辦法,這是一門背過就能拿高分的科目。樓主在考試以前曾經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到80,可惜還是沒有達到目標。
總之,關于政治只有一句話,多看多背,分數就多,80+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考到60分以下也很難,稍微用點心,70分以上就沒有問題。
專業課請認真對待
→社會學理論。南大的社會學理論很難,這幾乎成了考南大社會學的有目共睹的事實了,對于理論的考察十分深入,略懂皮毛根本不可能過線。很多本科是社會學專業的最后理論課成績出來也不過90來分,申請復核后還是這么點,不得不說南大社會學理論是一個必須要花費大力氣的科目。
正如上面所說我是在將近五月份的時候開始準備南大社會學的專業課的。南大理論課參考書有三本,去年的研究生院網站公布的參考書中將楊善華的那本《西方社會學理論(下)》改成了《西方社會學理論》,這就要求我們要看上下兩本。這樣一來,參考書總共有如下幾本:宋林飛《西方社會學理論》、周曉虹《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和楊善華《西方社會學理論》上下兩冊共四本書,這對于跨專業考生來說任務很繁重。雖然我在大三上學期的時候已經在關注社會學理論方面的知識,但也就只認得孔德、斯賓塞之類的人物,其他的如涂爾干、韋伯等知道的也僅是皮毛,所以拿到參考書的那天心情很沮喪,感覺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是楊善華的那本,除了吉登斯就沒有認識的了,很是悲催,有種無力的感覺。
不過還好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因為每天的下午在學習英語,暑假結束之前又不用操心政治的問題,我就把上午的時間全部給了理論課的復習,晚上的時間抽出兩個小時給方法,另外的時間又全給了理論復習。我首先看的是楊善華的那本《西方社會學理論》下冊,原因是因為看起來它比較薄,后來發現自己真的上當了,它雖然薄,里面的漢字也都認識,不過一章看完講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沒有讀懂。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做筆記。復習這本書真的就是一個做筆記的過程,第一遍筆記做完后,就開始看宋林飛和周曉虹的那兩本了。本來打算的是在暑假開始之前專業課第一遍連帶做筆記全部完成的,后來還是沒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周曉虹的那本還沒來得及看暑假就開始了。不過暑假的效率確實高,那本書十天不到就看完了,而且筆記都做好了。
在第一遍的筆記全部完成后,緊接著就開始了第二遍的細讀。第二遍讀參考書的目的不再是趕進度做筆記了,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細細品味參考書所傳達的每一個思想家的觀點。我開始將重點放在總結各個思想家的主要方法論、世界觀以及具體的經驗研究和論點。這一階段對我的幫助很大,逐漸的理清了思想家們的理論淵源,他們不再是單一的個人了,而成了相互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
為了做理論課的筆記,我準備了兩本比較厚的筆記本,一本記后現代理論,一本記古典和現代理論。在八月底,第二遍的整理就已經差不多完成了,第一遍整理筆記用了一半的筆記本此時都快用完了。這兩遍筆記對我之后的專業課復習起到了十分大的幫助,在后面的三個月(即9-11月),我專業課的復習就是不斷的誦讀這些筆記,到考試前這兩本本子都已經被翻爛脫頁了。當然參考書仍然是不能拋棄的,在翻看筆記的過程中發現某一個知識點模糊不清,我常常會重新翻查參考書,將這一部分的筆記補充完整。筆記的重復不能只是空洞的背書,我有一個不算方法的方法愿意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嘗試默寫。在默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不足,有些不足可能就是自以為滾瓜爛熟的部分,我考試的時候之所以能夠采用社會學家們的觀點而不至于胡編亂造一個很大的因素要歸功于每天不間斷的默寫,對于那些知識點記憶特別深刻。我在這個階段水筆芯用的特別多,所以請準備好50支筆芯,以備不時之需。
到十二月,其實在十一月的時候就可以系統地研究社會學理論的真題了。這個時候理論課的復習默寫第四遍基本完成。通過研究真題我發現,南大雖然理論很難,但它有一個很公平的地方,就是考察知識不超綱,也就是說他所考的在書本上全部能夠找出來源,只是綜合性較強而已。發現這個規律,我不再繼續閱讀課外書籍,將全部精力放在了那幾本參考書上。研究真題我也是采用模擬考的形式,選擇一張考卷,準備幾張白紙,就開始默寫,能寫多少是多少,寫完對答案,很費時間,但是效果特別好,查漏補缺很有用。
到12月中旬的時候真題基本上就研究完了,離考試的時間不多了,再進行大范圍的記憶不太可行,一是壓力太大,二是時間也不夠用,我就把歷年的真題答案整理了一下,近兩年的沒有參考答案就自己整理了,打印出來,每天背誦默寫,一直持續到考試前一天。
理論課是一個很費功夫的科目,要給他充分的時間。9月份以后,上午的時間就用來看政治了,理論課和方法部分就都擠在了晚上,我只給方法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其他的都分給理論了。最后在很多人考了90+,100+的情況下,能夠考121,也算是對我的安慰吧。
最后,建議在復習理論課的時候,多多參考其他書籍,不要局限于參考書。比方說賈春增的社會學教程,侯均生的社會學理論以及邊燕杰的后現代理論都可以作為參考。當然要以參考書為基本。
→社會學方法。方法部分可以說是我的血淚史了,考的很爛,經驗就不說了,把我的教訓寫給大家看看,記得要引以為戒??!南大的方法部分參考書只有風笑天那本《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其他的完全不用看。就是這本書一遍一遍的看,課后習題認真的做,成績不會低。我這門課算是考得非常失敗,只有115分。我所了解到的第二名考了138的樣子,據說第一名考了140+,比較起來懺愧得很。現在反思一下,確實是自己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我在暑假開始前用word把這本書的筆記做了一遍,A4紙打印了十來頁的樣子。從暑假到12月底方法課的復習一直看這十幾頁筆記,事實證明這種復習方法不經濟。
這個筆記做的殘缺不全,很多需要展開的地方沒有具體展開,有的只是若干大標題的累積,大家在做這門課筆記的時候千萬不要向我學習。我每天拿著那個大綱式的筆記背呀背,完全把參考書拋到一邊了。到我意識到這種復習方法的誤區時已經到十二月二十幾號了,政治、理論課的背誦都很緊,實在抽不出時間強化方法了,只把參考書中若干重要的章節看了一遍,越看心里越慌,沒有注意到的知識盲點太多了,自信心被動搖的很厲害,最后索性就不看參考書了。到試卷發下時,一瀏覽題目就知道這次兇多吉少,當時估計最多120,果然只有115。
所以,大家在復習方法這門課的時候,一定要勤于看這唯一的一本參考書,就拿著它背,拿著它默寫,做筆記一定要詳細,千萬不可因為這門課簡單就忽視了復習。我今年要不是因為公共課多考了幾分,也肯定死翹翹了。
總結一下吧,考南大社會學,英語和政治一定要考高,單科不好說,但這兩門課的總分達到140分左右才最保險;社會學理論是一個費功夫的科目,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方法相對較為簡單,但請不要過于輕敵,考察的會十分詳細。
最后祝大家2014考研順利!